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

幫筆電省電的免費軟體-NHC(筆電硬體控制)

電腦是家庭耗電量大的原因

電腦是家庭電器設備中,屬於比較耗電的設備,它的耗電量恐怕只低於冷暖器而已,因為電腦經常長時間開機,所以整體耗電量自然比其他電器大。所以如果能針對電腦作節能,必然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。

現今的電腦功能愈來愈強,運算速度也愈來愈快,但其實仔細想想,如果我們不是線上遊戲的愛好者,不會用到太多3d動畫的功能,平常只是上上網,打打報告,甚至看看一般的影片,大部分時間,都用不到電腦以最大的運算速度來工作。如果是這樣,那是不是大部分的時間,我們的電腦都是在"殺雞用牛刀"呢,是不是只增加電腦的耗電量,提高電腦工作的溫度,使得電腦的壽命減少呢?而且當電腦過熱時,內部的風扇動不動就啟動,也因此發出惱人的噪音。 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,在高溫下,電腦的內部元件更容易損壞,所以許多人無不千方百計的設法,想降低電腦的溫度,減少風扇發出的噪音。


NHC(筆電硬體控制)針對筆電的省電軟體


雖然筆電的耗電量遠低於桌上型電腦,但長期使用也是相當耗電,現在有一個軟體,可以針對筆電節能省電,它叫做NHC(Notebook Hardware Control),顧名思義,就是筆電硬體控制的軟體 。

網址

下載

安裝完成後(windows xp安裝前要先安裝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.0),在windows 的工作列上,有幾個代表的小圖示,將滑鼠移動到該小圖示,可以看到下圖:

2011-11-30 16 39 16.jpg

它代表的是cpu 的工作時脈598MHz,cpu的負載為28%以及cpu的運作電壓為0.956V。

NHC的功能很多而複雜,但本文主要是介紹如何利用它來幫電腦降溫節能,只要透過以下簡單的方法,就可以幫您的筆電省電了除了減少耗電量之外,因為溫度降低,也同時減少了風扇啟動的頻率,進而減少風扇運轉的噪音問題。當您攜帶筆電外出時,還可以延長筆電的使用時間,所以對筆電的使用者而言,這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軟體,NHC已經是我的筆記型電腦裝機必備的軟體之一了。

以下兩個方法,分別說明。

調整電腦工作時脈,幫電腦省電

NHC是利用降低cpu電壓及工作時脈的方式,來達到節能及降低筆電溫度的目的。
先說明調整工作時脈的方式,如下圖(在右下角工作列的小圖示按下滑鼠左鍵即可):

2011-11-30 16 46 54.jpg

上圖說明:
Max Performance:最佳性能,維持最高工作時脈。
Battery Optimized:電池模式自行定義。
Max Battery:最大電池,維持最低工作時脈。
Dynamic Switching:自動調節時脈。

你可以以滑鼠選擇Max Performance(最大效能),它會用cpu的最高時脈運轉,或Max Battery(最大的電池時間),它會用cpu最低的時脈運轉。如果您平常只是上網,打報告,建議使用Max Battery即可,當執行需要高效能的軟體,再切換到Max Performance。如果您覺得這樣切換太麻煩,您也可以切換到Dynamic swithcing,它會依據cpu的負載情況,自動調節工作時脈,也就是負載高時自動用高時脈,負載低時自動使用低時脈。

這個軟體最基本的使用方式,就是上面提到的操作步驟,是不是很容易使用呢?

降低CPU電壓,幫電腦省電

除了上述調整時脈的方式之外,如果您覺得還不夠,那你還可以透過調整CPU電壓的方式,來進一步降低筆電的耗電量。不過這就需要較高的技巧與耐心,透過不同電壓的測試,找出你電腦最適合的電壓值。詳細說明如下:

每個倍頻的時脈,NHC可以分別手動去調整電壓,透過降電壓的方式,降低電腦溫度。
CPU運作的時脈愈高,所需設定的電壓就必須愈高,但是最適合的電壓值為多少,必須自己測試才知道。大多數電腦廠商出廠預設的值,因考慮到每種軟硬體運作的穩定性,因此會將電壓設定在較高的數值,不過卻不一定是最理想的設定值。最理想的電壓,應該是既不影響電腦運作的穩定度,又能維持在較低電壓。這樣才能減少筆記型電腦的達到省電的目的

調整電壓的使用方法:
第一次使用時,請打開Settings->Show all NHC options and settings的項目,這樣才可以看到電壓(Voltage)的設定頁面。
2011-12-02 01 42 19.jpg

在下圖中,左邊紅色框線內的數字,代表倍頻數(CPU運作的時脈=外頻x倍頻,CPU的時脈調節就是倍頻值的改變)。例如圖中的「6」,在外頻為100MHz的情況下,整個運作時脈就是600MHz,而「15」就是1500MHz。

而右邊紅框線內,則是某個cpu運作倍頻的工作電壓,圖中我的筆電預設值在600MHz時,電壓為0.956v;1500MHz時,電壓為1.484v,但是我可以將電壓調成600MHz時,電壓0.844v,我的筆電仍可正常運作而不當機。當修改完成時,可以先測試這個電壓是否穩定(參考下圖,這個測試時間有點久,我的電腦大約花了2個小時),如果確定在這個電壓是穩定的,就可以按下Set儲存設定。 但即使您未作電壓穩定度測試,NHC為了確保調降電壓後可以穩定運作,在按下Set時,還是會要使用者通過NHC約30秒的穩定性測試,才允許使用該電壓值。

一般而言調低電壓值,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CPU溫度,並減少風扇啟動的次數,減少風扇噪音,但是要注意電壓過低,會不穩定容易當機,所以也不能調得過低。有可能在測試的時候,就直接當掉了,所以必須先結束手邊的工作,並儲存所有的檔案,再進行電壓的調整
2011-12-01 06 42 38.jpg

其他功能

NHC除了可以調整CPU時脈與電壓之外,甚至可對顯示卡及硬碟進行設定管理。它可以調整顯示卡時脈,硬碟溫度控制、風扇轉速控制,如果您想深入瞭解使用NHC這套軟體,它還提供更多的功能如下,不過我並未進一步去研究,以下是參考部分網上的資料,依功能表概略說明如下:

●Status:可看到CPU當前時脈,負載,電壓,降頻模式,電池百分比,電池剩餘使用時間,CPU溫度,硬碟溫度,剩餘實際記憶體,剩餘虛擬記憶體。點擊右側的三角形PLAY符號,表示啟動相應的檢測,有CPU時脈,電壓,溫度,負載;硬碟溫度;電池百分比等。點擊右側齒輪符號,可進行各項設定,裡面有檢測間隔,透明度,背景色,是否開機自動檢測,是否前端顯示圖表,是否自動顯示圖表的選項。

●CPU Speed:在上文「調整電腦工作時脈,幫電腦省電」已經提過。在CPU Speed settings的地方,分別有使用家用電源或電池的不同設定,你可以看到「插頭」及「電池」的代表符號。配合右邊的set Select Power Scheme可以設置當前所選的電源模式。而下面的enable Custom Dynamic Switching更可以詳細設置CPU負載百分比到達多少時,要變動CPU的倍頻(時脈),這是配合Dynamic swithcing使用,它會依據cpu的負載情況,自動調節工作時脈。

●CPU Voltage:在上文「降低CPU電壓,幫電腦省電」已經詳細提過。

●Acpi(高級配置和電源管理介面) :acpi正確安裝後,可以控制風扇轉速(也就是調節了風扇的啟動臨界溫度)和實現螢幕亮度調節的功能;也可以設置CPU關機溫度,達到這個溫度系統會自動關機。

●Battery:show Battery Icio In The Taskbar 表示會顯示電池狀態在工作列上,show Battery Icio In The System Tray 表示顯示電池圖示在System Tray上,Show Advanced Battery Settings是更詳細的設置電池相關資訊。

●Graphic:支援ATI的PowerPlay和Nvidia的Powermizer,另外提供調整顯示卡或顯示晶片的節能模式,進一步對顯示卡節能省電,顯示卡也是一個耗電的設備,但NHC只對ATI的顯示卡有較好的支援。

●Harddisk:依次可設置家用電源和電池模式下Stand By(待機)的啟動時間,硬碟性能表現(128,192,254,自定義),噪聲管理(如果硬碟有支援的話,同樣有128,192,254,自定義),需要注意,降低噪聲意味著要犧牲一小部分性能,有時候軟體會自動管理。可控制硬碟溫度到達幾度時,要發出警報或關閉硬碟的設置。

●Settings:Enable NHC Service 可以用系統服務的方式啟動,但免費版無此功能,點擊show Advanced NHC Settings是打開高階設置選項,其中包含是否隨windows開機啟動NHC,自動更新選項,以及是否使用華氏溫度選項,還有透明度的設定。下面(Tray Icons)可以設定在系統Tray處顯示的相應圖示,有CPU時脈,速度(不同顏色圖形顯示),負載(柱狀圖),溫度;硬碟溫度可選。


小結

不過個人較不喜歡NHC的一點,是在安裝之前你需要安裝微軟的 Microsoft's .NET Framework Version 2.0。.NET Framework 是我最不喜歡軟體之一,檔案大,安裝時問題又多,2.0 3.0 4.0 各版本間,又似乎不向下相容,也就是裝了4.0以後,還是要裝2.0才能跑NHC。除了NHC之外,類似的軟體還有rmclock,NHC主要是針對INTEL CPU設計,而rmclock不僅能對INTEL CPU有效控制,也能夠使用在AMD CPU上,同樣具備降壓降頻等功能,但沒有硬碟、風扇、顯卡的控制功能。不過我曾使用rmclock,使用上並不順手,因此還是回到使用NHC。

  © Blogger templates Psi by Ourblogtemplates.com 2008

Back to TOP